close

  新春佳節,一批批老知青從上海、蘇州、無錫、南京等地前往蘇北走訪曾經下訪落戶的村莊、農場,尋覓當年的足跡,感受第二故鄉的變化。上世紀六十年代,蘇州市的陳傳躍下放到阜寧縣的渠北地區,那時生活條件艱苦,一日三餐很少見到葷腥,但是當地流行的淮戲給了他豐富的營養,他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淮戲迷。今年春節,老陳帶上十幾位淮劇票友,走訪當年落戶的村莊,與當地的淮劇票友一起聯歡:“我從退休以後,不斷地到上海、到無錫唱淮劇,既是歡喜了以後,我們就必須要把它唱唱好,是我們的心愿,我們也開心。”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,先後有8萬多名上海知青被下放到大豐市沿海的農場勞動鍛煉,咸澀的鹽蒿灘留下了他們的汗水和青春印記。馬年新春固態硬碟推薦,一輛接一輛的上海旅游大巴開進大豐,當年的上海知青帶領自己的後代一起到第二故鄉尋覓當年的足跡:“當時,就是到了過年的時候,吃一點點紅燒肉,很小的大概四五塊。農場辦那個廣播,就是每周一歌,那我們就學這個歌,搞一點興趣(活動)。”老知青張怡說,現在上海的一家旅行社開通了“大豐兩日游”旅游線路,她每年幾次到大豐走走看看,她感到“第二故鄉”的人們很尊重他們,蘇北的變化也很大:“變化太大了,我去年來和今年來又不一樣了,去年從大馬路過來的時候,那時候還沒有彩燈、路燈,只有一個大燈,現在景觀燈都有。特別漂亮特別漂亮,真的!”【江蘇新聞廣播(南京地區FM93.7)沈春良】
  (原標題:老知青新春返回第usb二故鄉體驗年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y59pyll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